超级大国的标准都有哪些

超级大国的标准都有哪些,下面是详细内容。。。

  “大国”一词在汉语中的字面意思包括两层含义——既指规模大,也指实力强。所谓大国既可以单纯指由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

构成的规模体量大的国家,也可以指在国际体系中拥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地缘政治实力、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的国家。如果在“大国”之前再冠以“超级”二字则是指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国家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发挥支配性影响的大国。

  超级大国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发挥支配性影响的大国,所以超级大国的出现是全球化的产物。中国历史上的汉帝国、唐帝国以及西方的罗马帝国、中东的阿拉伯帝国乃至疆土辽阔的蒙古帝国都不能算是超级大国。这些帝国的国力确实足够强盛,然而都不具有世界性的支配力。即使疆域辽阔如蒙古帝国也只是影响到亚欧大陆的局势,至于美洲新大陆在当时尚未被纳入到全球化体系之中。

  在15世纪大航海时代到来以前世界并未连成一个整体:古代中国的影响力所及主要在东亚汉字文化圈,罗马帝国的影响力主要也局限于地中海世界。在那个年代无论国力有多强也没法突破地理交通的阻碍确立全球性的支配力,所以在美洲、澳洲这些新大陆被发现之前是不存在超级大国的。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只存在过三个对全世界形成过支配性影响的大国:大英帝国、苏联和美国。

  19世纪的英国首相帕默斯顿说过:“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谷仓,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矿区,加拿大和北欧为我们种树,澳大利亚为我们牧羊,阿根廷为我们养牛,秘鲁送来白银,南非进贡黄金,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地中海是我们的果园,我们的棉花种植园正从美国南部向地球一切温暖的地方扩展”——这时全世界没任何一块土地不被英国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种手段纳入到全球体系之中。

  然而到了19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当人类社会处于由农业文明时代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时期决定一国国力的首要因素不是由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构成的规模体量,而是技术和体制上的创新。谁能抓住时机变革创新,谁就能抓住历史的发展机遇,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淘汰。事实上英国从面积和人口来看只是一个中等大小的国家。

  英国的崛起本质上是因为抓住了大航海、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等历史机遇,从而得以利用技术和制度上的先发优势弥补国家体量上的劣势。然而当人类社会已整体过渡到较为平稳的工业化时代后决定各国国力的首要因素已不再是创新了。新技术、新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是一种必然趋势:英国所引领的工业革命潮流很快就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扩散开来。

  在相对平稳的社会状态下技术和体制的创新是有瓶颈的,所以很难再像时代转型时期那样突飞猛进。随着工业革命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就使英国在技术上的优势被相应削弱了,然而英国在体量资源方面的劣势却是难以弥补的。历史上西欧的葡、西、荷、英、法、德等国曾抓住历史机遇实现率先崛起,然而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扩散使美、俄这种具有大洲级体量的国家得以脱颖而出。

  新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使后起的国家尽管在技术层面可能仍与先进国家存在一定差距,然而这种差距的大大缩小使各国之间已不存在明显的代差,所以这时拥有庞大规模体量的国家即使在技术上略微落后一些也完全可以通过质量不够数量凑的模式弥补自己的短板缺陷。更大的规模体量意味着更大的潜在兵力、更多的劳动生产力、更大的战略纵深、更大的国内市场和更强有力的资源调度能力。

  如果我们将中等体量的西欧国家同美、俄这样的洲级大国各自的人口、资源和工业生产能力加以比较就不难看出二者的巨大差距:1940年德国的总人口约7000万、全年钢产量为2150万吨、发电量为630亿千瓦时;此时尚未进入战时状态的美国的对应数字是1.32亿、6070万吨和1780亿千瓦时;而在技术上落后于德国的苏联则为1.7亿、1830万吨和480亿千瓦时。

  这时德国已用闪电战征服了西欧绝大部分地区。可即使德国得以调动整个西欧的资源,也只是使自己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稍微领先于刚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苏联,但后者的劳动力资源是德国根本无法企及的。同技术上相对落后的苏联比尚且如此,如果要和美国比起来劣势就明显了,哪怕此时尚未进入战时状态的美国的生产能力还没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到1944年德国用四年时间将自己的军火产量提高了200%,然而同一时期美国的军事工业规模膨胀了整整19倍,美国的军火年产量在1944年达到了德国的2.5倍、日本的6.7倍,德、日两国的军火产量加起来还不到美国的零头,在技术上相对落后的苏联也将自己的军火产量提升到德国的90%。在和平年代洲级大国显然在经济资源的调度上也具备比中等体量的大国明显得多的优势。

  超级大国的实力是由领土、人口、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体育等多方面所共同体现的。荷兰、瑞士、卡塔尔等国无论人均收入多富裕都不可能成为超级大国。这就是因为这些国家在领土面积、人口规模上存在先天的短板,由此造成这些国家在自然资源、劳动力、国内市场、军队规模、战略纵深等方面存在无法克服的瓶颈。在领土、人口等方面具备一定的规模体量是成为强国的一个先决条件。

  具备像美、中、俄这种大洲级体量的国家就具备成为超级大国的基础,具备英、法、德、日这种中等体量的国家具备成为次级世界强国的基础,而像荷兰、瑞士这种弹丸小国则不具备成为世界级强国的基础。当前世界具备成为超级大国的体量基础的国家只有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四国(美国如今已是超级大国)。然而仅仅有基础只代表取得了角逐超级大国地位的资格,却并不代表必然会成为一个超级大国。

  近代史上的旧中国以及沦为英国殖民地的印度就规模体量而言难道不具备成为一个大国的资格吗?如果一个国家空有资源禀赋,然而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均乏善可陈,那么这样的国家只是一个空有规模体量的大国而不是一个能在世界上发挥支配性影响力的强国。拥有庞大的规模体量是成为超级大国的基础,然而空有规模体量而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还是不能成为强国。

  由此可见真正的超级大国必须在具备一定的规模体量的同时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体育等多个方面(不一定是全部)都有在全世界相当突出的实力才行。先天条件只是提供了成为超级大国的潜在可能性,然而要将可能性转变为现实还得需要后天的努力,否则即使你的规模体量足够大也可能被比你小的国家踩在脚下。规模体量本身只是能否成为超级大国的基础。

  一个国家究竟能否成为超级大国还必须同时考虑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文化实力等等,有时甚至是地理位置都会影响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巴西在规模体量上也算是一个大国,然而大家提到巴西时最先想起的是什么呢?足球、超模、桑巴、烤肉……有人会想到巴西的经济和军事吗?巴西在国际上形象最为高光的时刻就是四年一度的世界杯。

  每当世界杯来临时巴西总能占据新闻资讯的大幅版面,然而只要世界杯一过巴西在新闻资讯中所占的篇幅版面立刻缩水。翻开世界地图就不难发现:国际格局的中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加拿大、印度以及欧洲诸国均位于这一地带。南美洲、南部非洲等地则是国际格局中的边缘化地区。巴西所处的地理位置是世界上的一个”孤立边缘地带“。

  这里既不是世界地缘格局的中心地带,也不是主要世界航运线路的咽喉要冲。处于孤立边缘地带的国家无论是将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对外辐射或是接受别国的先进技术和制度其实都是相对比较困难的。历史上阿根廷、南非等国的衰落背后其实也和巴西一样存在地理位置的因素。巴西、阿根廷、南非这种处于边缘地带的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可能还不一定比得上以色列这种位于中东这一热点地区的弹丸小国。

  要成为超级大国需要有强大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同时也需要有看不见摸不着的软实力。美国在一战之前就已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然而其外在影响力却尚未得到世界认可。这时的美国只是列强之一,然而并不具有对其他列强的压倒性支配性优势,也并不是国际秩序的制定者、主导者。一战后成立的国联被英、法所控制,而美国作为国联的倡议者却被排除在位。

  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了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确定了二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二战后美元奠定了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霸权地位,也奠定了美国在国际贸易金融领域的垄断地位。与此同时美国也已成为国际秩序的制定者、主导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什么能一而再再而三使用双标伎俩造谣生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掌握了国际话语权。

  

以上就是本站(www.youliangdian.com)提供的关于超级大国的标准都有哪些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超级大国的标准都有哪些来自网络分享,如有疑问请联系本站,谢谢你的关注。


Warning: error_log(/www/wwwroot/www.youliangdian.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log/log-1621.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www.youliangdian.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spider.class.php on line 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