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桥战役发生在哪一年

黄桥战役发生在哪一年,下面是详细内容。。。

  粟裕

  前言

  如今,黄桥战役已经过去了八十多年,而指挥黄桥战役的粟裕也已经

去世三十多年。说起战神,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粟裕,他的临场指挥令敌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而粟裕也非常擅长以少胜多的战役,就连林彪都说:“他的仗我不敢打,粟裕尽打神仙仗。”

  (一)直指黄桥

  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顽固派加紧进行反共军事摩擦,密令第三、第五战区和鲁苏战区向新四军发起进攻。

  6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奉命率主力部队挺进苏北,执行党中央开辟苏北、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并且带领主力军北渡长江,在7月初就来到了苏北地区。

  1940年,7月12日,江南指挥部改称为苏北指挥部,由陈毅和粟裕分别了正副指挥,所辖部队编为了三个纵队九个团,达到了七千余人。

  由于当时新四军的驻地吴家桥地区狭小,没有什么发展空间,而黄桥背靠长江,如果能够控制黄桥,那么将会更加便于控制长江通道,就可以与江南的新四军遥相呼应。于是陈毅和粟裕决定东进黄桥,向东建立以黄桥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

  1940年7月25日,粟裕和陈毅率部直指黄桥。

  8月份,为了能够在苏北地区发展有利的态势,八路军第五纵队东进淮海与新四军配合发展苏北地区。

  粟裕将军

  看着粟裕带着部队从江南地区来到了苏北,这让韩德勤颇为不爽。考虑到粟裕要打黄桥,那么他们必定会经过泰州,而韩德勤已经命令泰州的李明扬和李长江派兵拦截新四军,但这“二李”由于在上次战斗中吃了亏,韩德勤不但不支援还说他们的落败是咎由自取。

  所以这一次“二李”选择什么都不做,与粟裕事先约定好后,朝天鸣了一枪,佯装和新四军已经打过仗了。而粟裕也装作慌乱的样子赶紧逃离了这里。

  然而,粟裕想要进占黄桥,恐怕路上不会太顺利。因为,如果粟裕打算在黄桥建立革命根据地,对于韩德勤来说是一个莫大的威胁,而此时韩德勤的主力在北面的兴化,一时无法到达,只能与陈毅和粟裕签下协议,他不南下,粟裕也不能再北进。

  但签了这份协议韩德勤就会说话算数吗?并不会,粟裕明白,这只是韩德勤的缓兵之计,他一定会在暗地里调兵遣将。

  当时的延安总部认为,如果苏北新四军如果进攻黄桥可能难敌韩德勤,所以准备让黄克诚带领八路军第五纵队南下支援。但粟裕想到,如果八路军不能在韩德勤完成部署的时间内到达,到时候该怎么办呢?

  粟裕将军

  这时,通过粟裕的分析,他看出来,其实韩部除了数量占优势之外,其他很多方面都比不上新四军,所以他认为集中兵力打大仗就一定能够取胜。

  而当时苏北指挥部已经事先在扬州部署了军队,为了集中兵力,粟裕果断地将这些部队调往了黄桥附近。

  而此时的韩德勤,正如粟裕所料,也在暗中抽调部队。他准备动用嫡系的第八十九军和独立第六旅作战。这两支部队由于改编的时间比较早,所以其军事装备都比一般的队伍要强,因此,这支部队也有着“苏北王牌军”的名号。

  韩德勤

  而韩德勤没有马上去往黄桥是因为,他在坐等“天时地利与人和”。虽然苏北王牌军是一张王牌,但如果能够有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要素,那么一定会拿下这场战斗。

  而苏北本来就是他韩德勤的地盘,当地的地形他是非常了解的,再加上这里是鱼米之乡,补给自然是不用操心,这就是韩德勤所认为的“地利”。至于人和,韩德勤想到自己本身就是苏北的军政之首,自己的部下大多为本地人,与他的关系不是老乡就是故旧。如今地利和人和已经具备,只剩下天时了,因此韩德勤在等待最好的作战时机。

  经过一番考量,韩德勤认为9-10月份是最好的季节,那个时候,天气凉爽,马儿也肥了,所以一定是适合出击的最佳时机。

  黄桥战役

  所以,在1940年9月3日,韩德勤一切已经准备就绪,准备调集人员向黄桥方向运动。

  而这时,为了切断新四军的支援部队,韩德勤利用洪水暴涨的机会将老黄河渡口的船只全部烧毁,同时封锁了老黄河和运河等水路,这时,增援的八路军第五纵队和新四军淮南第五支队等全部被隔绝在水道边无法到达。

  (二)争夺姜堰

  1940年9月5日,韩德勤的左翼李守维带领部下向黄桥以北的古溪发起了进攻,而古溪是黄桥和曲塘的中间地段,所以进攻古溪是很有必要的。对此,陈毅和粟裕准备放弃古溪向后退十里地,等李守维完全脱离后方之后再对其反击。

  当时队内有人并不同意,认为这样大动干戈还被动挨打不是他们的作风,遂建议粟裕提前反击,但对此,粟裕征询了队内的三个纵队的司令员的意见之后,决定对其进行反击。

  黄桥战役要图

  当天晚上,粟裕就在古溪前发起了反击。我军轻而易举地就打败了左翼李守维部,并歼灭了两个团,不过让粟裕可惜的是,没能全部歼灭,反而给了对手退守曲塘的机会。

  韩德勤左翼受到重创,接下来,他改变了战术,准备将主力缩到水网地区暂停出击,准备分散兵力向姜堰进发。他们为何要来到姜堰呢?原来,在苏北地区向来有着“金姜堰,银曲塘”的美称,姜堰四通八达,交通非常方便,所以只要他们控制运河的粮道,粟裕很有可能会被困在黄桥。

  与此同时,粟裕也意识到了这个情况,因此粟裕也马不停蹄地赶往了姜堰。当时韩德勤派去镇守姜堰的是保安第九旅旅长张少华,他带领6个团的兵力,依靠姜堰南面的运盐河,提前构筑了防御工事并且增加了电网。

  考虑到对方如今有6个团,我方有九个团,我军伤亡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这种不划算的买卖,粟裕肯定是不会考虑的。

  黄桥战役纪念馆

  随后,粟裕想道:怎么才能让敌人的数量变少呢?为此,粟裕想了一招调虎离山之计,命令一个队佯攻海安,引诱韩德勤,果然韩德勤中计,将大批姜堰的驻军调往了海安。

  这样一来,就剩下两个团了,但他们已经在运盐河构筑了36个碉堡,这要怎么打?而这也难不倒粟裕,他专门为张少华制定了一个战术,叫做“掏心战”。

  1940年9月13日,粟裕带领着一支敢死队渡过了河岸,人人拿着一把大剪子或者马刀准备剪断电网。

  当他们偷偷地剪断电网之后,敌人也没有发现他们,而如今他们已经走到了碉堡跟前,但并不打算发起攻击。由于张少华的指挥部设在街上,于是,他们准备直接冲上街对其实施抓捕。

  张少华可能做梦都不会想到,粟裕带着队伍竟然突破了他们的电网,甚至没有攻击碉堡就直接准备活捉他。

  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纪念馆

  粟裕轻而易举地摧毁了敌人的指挥部,不得已之下,碉堡里的敌军也不得不缴械投降。粟裕运用灵活的作战指挥,两战两捷,接连打败敌人两次,不过通过这两次战斗,粟裕也清楚了韩德勤的实力,虽然像张少华这些普通部队没有什么威胁,但在古溪交战的韩德勤的嫡系部队还是让粟裕很惊讶的。

  不过以现在新四军的情况再继续作战可能会有些困难,占领姜堰之后,陈毅和粟裕十几次指点韩德勤,表明“只求救国有份,抗战有地”。但对此,韩德勤并不善罢甘休,直接给粟裕回了一句话:“只要新四军退出姜堰,一切都可以商量,否则将没有谈判余地。”

  其实,韩德勤能料到,粟裕和陈毅好不容易拿下姜堰怎么可能同意他的要求,但没想到的是,陈毅和粟裕竟然答应了他的要求,选择了退兵。

  粟裕

  苏北名士朱履先对于当前的战场情况,有着自己的看法,他对陈毅说:“如果你们退出姜堰,韩德勤还来进攻,那他就太过分了。”

  其实,粟裕这一退,韩德勤却成了最尴尬的人,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对此,韩德勤的一些部下也建议可以停一停,如果继续进攻他们自己心里也没有底,但这时,李守维反而却不同意了,主张要他们和新四军去拼一拼。

  但是目前的他们对新四军的力量还没有什么把握,这几仗下来,能够看出对方的实力,所以一些人建议不要轻举妄动,但李守维却并不这么认为,由于上次被敌人打败自己的气没处撒,所以他一定要和新四军再拼一拼。

  李守维

  在李守维的要求下,韩德勤再次给陈毅和粟裕发出了复电,要求他们继续后退黄桥,退至江南。韩德勤本以为陈毅和粟裕退出姜堰是怕了他,其实粟裕心里也有着自己的盘算,他是走了一条以退为进的路。

  首先,如今姜堰的两翼已经暴露,西边是“二李”,东边是陈泰运,北边是韩德勤,如果他们再继续坚持下去,他们很有可能被敌军包围,对黄桥一战起不到半点作用。

  而且,新四军经过两战,部队已经精疲力竭需要休息的时候,所以他们退出姜堰,还能给部队争取二十天左右的休息时间。最后,如果他们退出姜堰接手的并不是韩德勤,而是当初给他们暗自开路的“二李”。

  粟裕

  所以,粟裕他们可以把姜堰送给“二李”接管。这样一来,“二李”马上表示愿意在暗中支持新四军。1940年9月30日,新四军撤出了姜堰,“二李”立即接防。然而,就在当天,韩德勤就对新四军下达了“进剿令”。

  (三)黄桥危机

  这一次,韩德勤气得不轻,为了进剿新四军,撤走了长江沿岸的所有船只,一条后路也不打算留,准备将他们一股脑地赶到长江。

  1940年10月3日,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反共顽固派韩德勤带领26个团约3万兵力,兵分三路向黄桥发起了攻击。

  对此,粟裕也已经部署好了军队,将主力放在了黄桥,外围只留一小部分的部队和游击队,如果战斗打响,他们已经准备随时后退。而此时,李守维判定新四军的兵力并不多,所以他向韩德勤打去了电话,表示拿下黄桥不成问题。

  黄桥战役

  而此时,黄桥新四军仅有3个纵队7000人,其中战斗人员不足5000。在如此敌我兵力悬殊的情况下,陈毅、粟裕决定背水一战。

  粟裕对官兵们说:“黄桥北靠长江,退无可退,只能破釜沉舟,我们这一仗打成平手还不行,或者小胜都太可惜,非要打个干净彻底的歼灭战不可!”

  1940年10月3日中午,第八十九军对黄桥外围的新四军进行了打击,直到下午两点,第八十九军已经向我军发出了七次冲锋,一直冲击到了黄桥的东门。而防守的队伍正是第三纵队,该部队善于防守,但面对敌人如此庞大的兵力,不足两千人的他们还是有些吃力的。

  然而,就在如此紧急的时刻,粟裕也从来没有想到要其他部队支援,他们指挥新四军,以黄桥为轴心,准备诱敌深入,各个击破。

  黄桥战役纪念馆

  在红军时期,粟裕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但现在他必须要想出一种能够以少胜多的办法。

  因此,粟裕将目标放在了敌军最强劲的部队独立第六旅,在苏北地区,这是一支少之又少的精锐部队,旅长翁达毕业于黄埔军校,其下属也都是正规军校毕业,而且全旅的装备可以称得上是精良装备。

  如今,粟裕正在等待他们主动出击。由于李守维和翁达立功心切,当天他们就向新四军发动了第二轮总攻,翁达率领部队向黄桥的北门发起了进攻,得到这一消息,粟裕迅速带领部队来到了北门。

  为了搞清楚敌人的情况,粟裕登上北门的高处,看到许多百姓正紧急地向西南方向逃窜,如此看来,翁达的前锋确实已经到达了。

  考虑到敌人的出发地是高桥,从高桥到这里大约为15里,现在前锋已经距离黄桥5里,那么后卫团此时一定也已经离开了高桥,进入了我军的伏击地点,如果此时出击,可以正好对其下手。

  陈毅

  考虑到这里,粟裕给陈毅打了个电话,准备动手,陈毅同意之后,他立即向伏击队伍下达了伏击的命令。为了彻底歼灭敌人,陈毅准备对其进行多路突击的办法,将敌军咬成几段,分开吃,而首先下手的就是头部。

  对于新四军的行动,翁达并没有慌乱,在部队被截断之后,他迅速地收缩部队,驻守在村庄中,并且还命令后卫团向黄桥展开攻击,并且尝试为全军打开退路。

  但此时,粟裕早已料到了翁达的对策,他们已经对其进行了收缩包围,被粟裕团团围住的翁达不得已之下,只得向李守维求助。

  而李守维料到粟裕已经将主力放到了围歼翁达那边,黄桥肯定没有多少人,想到这里,李守维连夜调整部署,不去救翁达,准备向黄桥发起进攻。

  1940年10月5日,李守维集结所有部队的火炮对黄桥进行了轰炸,而这一步,恰恰是粟裕没能料到的,此时的形势变得不容乐观。

  在黄桥,粟裕留的兵力却是很少,也没有准备预备队,城中也只有一些后勤人员和伙夫。

  (三)反败为胜

  不得不说,在敌人轰炸黄桥的时候,事情终于迎来了转机。这让粟裕稍微松了一口气。

  当时黄桥地下党给粟裕带来了消息,江南部队增援来了。

  不过现在增援部队离黄桥还有20公里,而且他们的人数并不多,也只有一个营。对此,粟裕并没有灰心,反而借此契机,想到了一个办法。

  随后,他立即赶往了东门,向正在战斗中的战士们说道:“江南来了几个团来增援我们!”虽然,这并不是真的,但就这一句话,我军士气大振!

  陶勇

  第三纵队司令员陶勇当场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准备大干一场。率领部队,硬是将敌军赶出了东门。

  第三纵队占粟裕主力部队中的25%,然而就是这个小部队,在没有预备队的情况下,将敌人赶出了黄桥,而这次作战也是粟裕在黄桥一战中所使用的最大胆也是最为冒险的一招。

  此战能够获得胜利,粟裕将其归结为这是年轻人的力量。

  在东门转危为安的同时,翁达的部队已经完全暴露,翁达在城中被歼,粟裕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随后便立即迂回截住了李守维的退路。

  当天下午,新四军就对被包围的八十九军发起了大总攻。为了赶在韩德勤支援之前将其消灭,粟裕带领三个纵队全军出击,提前发起了进攻,当天,粟裕告诉陶勇:“这一次,韩德勤要输得连裤子都得送进典当行了。”

  经过一夜激战,新四军大获全胜。八十九军全部被歼灭,李守维从马背上被击落,命丧河中。

  此次战斗,粟裕将军以少胜多,一战成名。此战保住了新四军的血脉,奠定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坚实基础,为华中抗战打开了新的局面。

  

以上就是本站(www.youliangdian.com)提供的关于黄桥战役发生在哪一年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黄桥战役发生在哪一年来自网络分享,如有疑问请联系本站,谢谢你的关注。


Warning: error_log(/www/wwwroot/www.youliangdian.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log/log-2805.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www.youliangdian.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spider.class.php on line 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