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仁休息导致战术无效,西蒙尼在取得一球领先后进入了防守点的固有思维,防守难防守,尤其是对方打穆勒后。
先说说起始位置
马竞 442
拜仁 343
不知道怎么回事,直接说游戏吧
事实上足球球门球战术,据说马竞打了442。那是纸上谈兵。场上,还是有一些变化的,比如卡拉斯科。
防守上,卡拉斯科会掉得很低,保护左后卫的边路,让他有1.5后卫的样子,但在进攻上,卡拉斯科的边路仍然是主攻方向
马德里竞技本身就是两名小前锋。
和开场的两次进攻一样,费利克斯和科雷亚形成了前锋效应,穿透了拜仁的局部防线。开始并不容易
所以想要打出更有效率的进攻,就需要不断从后场拉人,比如卡拉斯科
在菲利克斯这边的帮助下,马竞的左路进攻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但遗憾的是,菲利克斯和卡拉斯科联手进攻后,很难联系到科雷亚,这让两个人的进攻队伍形成了一部分。
要么加入科雷亚,完全穿透一侧,要么将右侧抬高,空间充裕,充分利用宽度。
马竞选择了后者
进球后,马竞进入了熟悉的赛道
收复半场,压缩空间,利用反击威胁对方球门
而在拜仁这边,其实马竞的重心转向防守的时候,并不是他们开始遇到困难,而是从一开始就遇到了困难。
本场比赛,他们也打了一个三后卫,但开场表现并不成功
三后卫的核心在于对中场的控制,这是阵型形成的关键
遗憾的是,马丁内斯和穆夏拉的中场搭档不是那么好。前者老了,后者似乎不适合这个职位。
两人的弱势表现,导致左右翼卫没有勇气施压足球球门球战术,只能长期缩在后场,使得进攻宽度无法打开。前场进攻只能靠三名前锋,而中锋舒博-莫廷的实力一般,所以两边的科斯塔和萨内只能打中远投等低威胁的进攻。
拜仁上半场最具威胁的进攻来自穆西亚拉,依然靠自己
回到半场,马竞开始准备守住比分,拜仁开始准备发力
60分钟,弗里克开始更换主力球员,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换下穆勒。
拜仁的传统优势是两个边路,但两个边路之所以表现出色,是因为莱万多夫斯基在前场,穆勒在后场。播放效果
上半场,两人都不在。纵然两翼的个人能力出众,也只能互相配合。下半场,有穆勒,两路快速提升,进攻成为威胁。
最终的均衡器也取决于穆勒
游戏结束了
开局猛扑,中路进一球,结局保守。这是西蒙尼一贯的想法。去掉前锋后丢球,也是马竞丢分的正常现象。
对于拜仁来说,这场比赛充分展示了莱万和穆勒的重要性。对于球队的整体战术来说,他们才是真正不能休息的球员,所以本场比赛丢分也就不足为奇了。
就这样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