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是限制某个优势玩家太无敌的情况,或者是修复玩家发现的潜在bug,或者是提高游戏的观赏性和商业价值,看看现代体育的历史,任何项目都会体验条款和规则。迭代,乒乓球也不例外。
在乒乓球发展史上,规则的修改频率可以说是相当高的,而修改的原因大多与我国乒乓球运动员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略作梳理,列出乒乓球历史上的主要规则修改,供大家参考。
限于篇幅,如有遗漏或讨论,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补充。当然,整理信息并不容易。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值得一读,也没有浪费你宝贵的上网时间,点个赞也没关系。
一、正反颜色规则(1981)
对乒乓球稍有了解的运动爱好者大概都知道,乒乓球拍分为两侧,正面为红色,胶粒向上,短粒胶短,拍面摩擦力为强的; 背面为黑色,橡胶颗粒朝下,球拍表面非常光滑。. 在乒乓球运动的早期,正反两面是不分颜色的。
早在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中国乒乓球名将蔡振华就创造性地发展了“旋转球拍”的打法。在比赛中,他不断地转动球拍迷惑对手,使得击球的弧度和力度变得更加困难。没想到,对方反复抱怨。在“转球拍”的打法开始被更多球员模仿后,国际乒联修改了规则,规定今后比赛的球拍正面为红色,背面为黑色。
二、发球高度规则 (1987)
在陪练球类运动中,往往更容易让球员先发球占据主动,所以每当球员做出“破发”表现时奥运会乒乓球参赛规则,评论员和观众都会给予额外的称赞。时至今日,发球局的优势在乒乓球领域应该还是存在的,但与早期相比,已经没有那么明显和强大了。
回顾乒乓球规则的修订历史,发球的第一次重大修订可以追溯到1987年推出的发球高度规则。规则修订后,掷球高度需要在16cm以上,而发球不能在球还在上升的情况下完成。从比赛观看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修改是必要的,也是成功的,否则会出现太多回合,观众只是看一个发球。
三、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参赛限制(1999)
可以说,国际乒联的出发点是限制中国队在整个项目中的统治地位和各种排名,给其他球队在世界比赛中一展身手的机会。早在1999年,国际乒联就为三大赛事之一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进行了报名变更。单支代表队最多可报名7组男单/女单/混双,男/女双各3支。
四、修改后的乒乓球尺寸(2000)
早在 2000 年,经过一番思考,国际乒联决定修改球的尺寸。乒乓球直径从38毫米增加到40毫米。球体增大后,乒乓球对应的球速会比较慢,快速结束回合也不是那么容易。大球版后快攻流式的影响力大大降低,回合远投反拉弹的频率增加。个人认为,从项目观看的角度来看,把小球改成大球还是有道理的。
五、服务规则的改变和开放服务规则的引入(2001)
2001年以前,国际乒乓球比赛的惯例是每5个发球轮换一次对手的发球。修改变更规则后,变更间隔次数变为两轮。此外,在发球上,国际乒联不再允许有盖发球,发球时必须将球暴露在外。引入这两项重大改革措施的目的,就是为了限制球员的发球优势,让乒乓球更容易出现轮回。
六、21 分制到 11 分制 (2002)
大概只有老乒乓球迷经历过五场三胜,场均21分的时代。
正因为如此,2002年改版后,乒乓球进入了7局4胜11分的时代。与旧时代相比,11分比赛对球员的心理要求和临场调整能力更高,比赛更加精彩,爆冷事件的频率也增加了。当然,普通玩家被大魔王级玩家碾压打,整体只得1分的情况更多。
七、奥运双打取消,团体赛时代来临(2006)
2006年之后,奥运会双打比赛的地位大大降低。为此,不少擅长双打或者以前专攻双打的选手都受到了冷遇,比如“弑神”陈欣。
八、 禁用有机胶水 (2007)
2007年之后,国际乒联禁止在乒乓球拍上使用有机胶进行粘接,从此进入了无机胶时代。相对而言,用无机胶的球拍产生的球会较弱,接触后的线没有那么奇怪多变,球速也没有那么快。
当年修订办法出台时,大量乒乓球运动员抱怨不断,因为基本上每个人都要重新适应球拍和球道。不过,从环保、健康、气味等角度来看,乒乓球进入无机胶时代应该只是时间问题。
九、修改后的奥运单打报名人数(2009)
在历年乒乓球规则的修订中奥运会乒乓球参赛规则,这一重大变化绝对是最容易让中国体育迷感到不安的。因为在规则出台和注资后,每支奥运单打队最多报两名选手(此前为三名),中国乒乓球夺得奥运金牌、银牌、铜牌的画面再也无法出现。
十、将场地面积减少 30% 并禁止吹气(2021 年)
受疫情影响,东京奥运会禁止乒乓球运动员用手触摸桌面,对乒乓球吹气以保持球体干燥,这让很多乒乓球运动员感到不舒服。考虑到目的,这也不是没有道理,只是太苛刻了。
此外,在东京奥运会上,乒乓球比赛场地减少了30%。就项目发展和措施而言,这样的改变,即使只是暂时的改变,也近乎不合理。可能的解释是,主办方故意反感国乒,以限制国乒“跑拉”的打法,尤其是对许昕这样的球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