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道速滑多滑一刀 什么样的超越是合理的吗?(1)的动作会被判犯规?

新华社北京1月24日电 你不知道的冬奥会:你了解短道速滑的“追尾”吗?

新华社记者 王俊宝 王靖宇

在短道速滑比赛中,运动员经常相互碰撞并仰面翻身。那么,当发生碰撞时,谁是正义的呢?谁犯规了?你明白吗?

短道速滑多滑一刀_速滑短道冰刀安装的位置_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

2021年11月28日,2021-2022年荷兰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杯在荷兰多德雷赫特落下帷幕。中国队选手范可欣(右三)和孙龙(右二))在2000米混合接力A组决赛中。新华社记者郑焕松摄

我们知道,短道速滑和速滑是不一样的,你可以在滑冰的过程中抓住赛道。因为一场比赛有4到7名运动员一起出发,比赛中互相超越、互相较量的情况并不少见。运动员在争夺位置的过程中竞争激烈,经常发生碰撞、摔倒,甚至是点球纠纷。那么,什么样的超越才是正当的呢?什么样的动作会被称为犯规?

根据国际滑联的相关规则,犯规有几种情况会被处罚。一是脱轨,二是拦网,三是协助犯规,四是踢冰鞋。其中,拦网是最常见的犯规。规则规定运动员将被视为阻挡犯规:阻挡、拦截、改变车道或用身体的任何部位推挤另一名骑手;横向越过另一个骑手的路线,造成碰撞和干扰。

当有人试图超车时,经常会发生身体接触和碰撞。国际滑联滑冰规则规定,除非两人并排,否则碰撞的责任在于后面的选手和队伍——前提是前面的选手没有做出不适当的动作。这条规则看似简单,但裁判判罚的实际操作过程却非常复杂。裁判在观看视频回放时,要综合考虑发生碰撞的区域、疑似犯规运动员的动作、滑行过程中路线突然变化的方向、是否有肢体接触等,以确定运动员是否犯规。值得一提的是,短道速滑的规则一直在变化和发展,而自2018年平昌冬奥会以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运动员们还在重新适应和理解。对于观众来说,更难做出准确的判断。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规则的执行和解释应该交给裁判。

在短道速滑中,对被犯规的运动员有一个救济机制。一旦运动员在比赛中发生碰撞,被撞跑者被判犯规,并且被撞跑者在发生碰撞时处于第一或第二名,被撞跑者可被判下一轮。

短道速滑多滑一刀_速滑短道冰刀安装的位置_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

2021年10月23日,2021/2022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杯(北京站)男子1500米决赛,选手相撞。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但是,如果碰撞发生在决赛中,被撞的运动员只能认倒霉,最典型的例子是澳大利亚的布拉德·布赖在盐湖城冬奥会上意外夺冠。当时在男子1000米决赛中,四名领先的选手都在最后一弯摔倒,倒在最后一位的布拉德伯里运气不错。那是澳大利亚有史以来第一枚奥运会金牌。

既然碰撞这么多,万一溜冰鞋摔倒时会刮伤人怎么办?别担心,运动员在比赛中穿的衣服是防割的。即便如此,过去我们在一些比赛中看到运动员受伤流血的画面,可见短道速滑的激烈竞争。

我们经常把中国短道速滑队称为王牌军。他们有多好?中国代表团在历届冬奥会上共获得13枚金牌,其中10枚来自短道速滑。无论是杨洋在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为中国夺得首枚金牌,还是王蒙在温哥华冬奥会上夺得三枚金牌,短道速滑赛场上的精彩瞬间都让人印象深刻。

上届冬奥会,武大靖在男子500米短道速滑比赛中获得中国男子短道速滑首金。一枚金牌。

短道速滑多滑一刀_速滑短道冰刀安装的位置_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

2018年2月22日短道速滑多滑一刀,2018年平昌冬奥会男子500米短道速滑决赛,武大靖庆祝胜利。新华社记者 兰宏光 摄

当时,武大靖打破了世界纪录。但在短道速滑中,打破纪录往往不像速滑那样受到关注,那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短道速滑项目是在人与人之间的对抗中完成的,运动员在比赛的某些阶段可能会出于比赛策略的考虑而降低速度。速滑赛事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创造的记录更有价值。

此外,与田径运动员平时用胸部击线不同,短道速滑的标志性动作是拼命伸展双脚。这是因为短道速滑比赛的规则是,即使撞到了线,溜冰鞋的前端也要撞到线。1998年长野冬奥会上,中国运动员李家军因双脚慢,以“一刀之差”获得亚军。

今年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比赛与往届有何不同?最大的不同是,这次增加了男女混合2000米接力赛短道速滑多滑一刀,可以看到冬奥会男女同场竞技。这个小项目也是本届冬奥会中国短道速滑队实力最强的项目之一。2月5日,让我们将目光转向首都体育馆,看看中国队能否在短道上夺得首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Warning: error_log(/www/wwwroot/www.youliangdian.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log/log-0809.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www.youliangdian.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spider.class.php on line 2900